2021年5月17日晚上,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汪大洋教授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表面亲水性的分子机制溯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邹炳锁院长主持,沈大强书记、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及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学术报告会现场
报告主要介绍表面亲水性的分子水平起源的相关研究工作,聚焦于在带电高分子表面宏观润湿行为及其微观化学性质建立完整自洽的关联,从而在分子水平实现对表面亲水性精确的解释、预测和设计。
汪教授的团队主要研究聚电解质多层膜带电高分子模型表面,借助表面光谱技术,特别是和频共振光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首次引入表面极性基团的最邻近非极性基团效应,并借此在分子水平准确解释和预测了表面重构及其对表面亲水性的影响;根据表面浸润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全新的准确的自清洁表面的评价标准,借此首次实现对不同阴离子水合能力的差异准确、选择性实验测量;基于在分子水平对表面亲水性的深入理解,成功地设计出一系列简单、通用、经济高效、纳微尺度平滑的自清洁高分子涂层,可以轻松地将常规金属或高分子转换为高效的油水分离过滤膜, 并且便于大规模工业应用。
汪大洋教授
报告会交流现场(图左一 汪大洋教授、图中 邹炳锁院长)
报告结束后,汪教授同与会师生开展了相关问题探讨,主要是材料表面亲水性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大家的提问,汪教授耐心地作出了详细解答。本次报告内容形象丰富、氛围融洽,对我院师生的学习及相关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编辑|张 波
审核|陈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