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千玉副研究员莅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高能量高安全固态电解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何娟霞老师主持,吸引了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报告会上,张千玉副研究员以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切入点,强调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他指出,固态电池作为集电解液与隔膜功能于一体的特殊材料,是实现电池本征安全的有效手段,其发展对于绿色能源及国防军工等战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固态电池仍面临充电桩数量少、快充较难和成本高等诸多现实难题。面对这些挑战,张千玉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和界面优化,致力于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以实现高能量、高安全的固态电池性能。

张千玉副研究员作报告
张千玉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有机-无机复合类固态电解质、无机电解质-电解液准固态电解质、一体化固态电解质策略等重大前沿难题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具有良好界面兼容性及兼具较高室温离子电导率的多孔蛋壳结构的微球准固态电解质,实现了一体化固态电解质的独特设计策略。
最后,与会师生围绕固态电解质界面相容性与离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固态和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区别、传统保护性外壳对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等前沿议题进行了踊跃讨论,张老师均逐一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分享研究心得。


报告会现场
此次学术报告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也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对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池交叉领域研究的浓厚兴趣,对推动我院能源材料的安全与性能交叉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一校:何娟霞、刘娜
二审二校:王欣鹏
三审三校:沈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