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矿物学协会主席Sergey V. Krivovichev教授莅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矿物:材料化学新灵感的源泉》的君武大讲坛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陈建华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陈建华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Sergey院士从历史脉络切入,系统梳理了矿物学与化学的百年互动史,并深入探讨了矿物学在化学发展中的深远影响。他提到,元素周期表之父门捷列夫的科学生涯始于矿物分析,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展示门捷列夫的实验笔记和早期论文手稿,Sergey院士生动诠释了矿物学如何成为化学理论突破的“催化剂”。

Sergey院士作学术报告
报告进一步聚焦了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材料的“双向奔赴”。Sergey院士指出,尽管目前已知天然矿物种类有限,而合成无机晶体化合物数量庞大,但两者的交集仍然很少。这种有限重叠催生了独特的研究范式,例如某些化合物在实验室首次合成后,在多年后竟在天然矿物中被发现,反之亦然。这种自然与实验室的“互鉴”模式不仅验证了矿物结构的可预测性,更推动了量子材料领域的突破。

学术报告现场
Sergey院士还以具体矿物为例,详细阐述了矿物学在量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他提到,某些天然矿物形成的特殊晶格结构为量子自旋液体理论提供了物理载体,相关研究被《Science》杂志列为2020年十大进展,为超导和量子计算开辟了新路径。
面向未来,Sergey院士提出了矿物复杂性研究在地外生命探测中的潜在应用。他认为,通过算法与信息理论量化矿物形成的“复杂度”,可以构建地球化学演化的动态模型,进而为火星等星球矿物分类提供新标准。这一观点与NASA“毅力号”火星车利用矿物分析寻找生命证据的策略不谋而合,彰显了矿物学在天体生物学中的独特价值。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围绕矿物学与量子材料等前沿议题踊跃提问,Sergey院士逐一耐心回应。现场互动既展现了学术深度,又不失轻松氛围。此次学术报告,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矿物学与化学交叉领域的前沿知识,也增进对矿物学跨学科研究的认识,对推动我院相关领域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术国际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一校: 刘 娜
二审二校:王欣鹏
三审三校:沈大强